常常被要求寫下各種 使用說明 ;今天也是同樣的情況,卻突然想到為什麼不把它放在這裡分享給大家?

現在回想起來,還真的常常在寫類似的 使用說明 !怎麼就沒有想到要放上來,不管有沒有用到都是一種記錄,也是我的心血結晶啊。從此以後會努力上傳~
使用說明 正式開始吧!
1-1. 先確認圖片的大小是不是有一樣大? (因為電腦是Apple的,在檔案下方就會出現圖片的px值)

如果是電腦是Windows的,最常用的方法有2種:
A. 利用IrfanView之類的看圖軟體,打開圖片後在畫面左下方就會出現這張圖片的相關資訊。

B. 在檔案總案裡也可以看得到:選取圖片後按下滑鼠右鍵,再點選內容就可以了~
1-2. 以PX值最小的那一張圖片,作為標準數字;打開Photoshop的裁切工具(Crop Tool),並在上方的參數欄中輸入標準PX值。
1-3. 接下來把其他三張以Photoshop打開,開始進行裁切。
1-4. 其他2張也用同樣的步驟製作並儲存起來即可。
以上是把照片轉換成一樣的大小,當照片數量很多時可以利用Automate裡面的Bath來進行批次作業,是可以節省很多時間的哦~
接下來繼續照片組合工作囉~
2-1. 把前面當作標準的那張(最小)照片,在Photoshop裡打開。

2-2. 先把版面尺寸(Canvas Size)加大一倍。

版面尺寸的加大要注意的地方:
2-2-1. 尺寸部份參考上面的Current Size 輸入就是加倍了!
2-2-2. Relative (相對):一定要勾才會有作用。
2-2-3. Anchor (位置):選在左上角。

2-3. 把另外3張照片拉進加大尺寸後的檔案裡;記得!點選要加入的檔案 (滑鼠左鍵按著不能放手喔) ,拖曳到白色的地方看到游標右下方出現加號再放手。



2-4. 接著就是利用點選圖層裡一層一層的照片,來移動到你想要的位置!

到這裡就把4張照片組合成為一張了。
但遇到有輸出比例限制時,就不能這麼隨性了!
3-1. 通常在調整圖片大小時,會先拿規定的輸出比例來把圖片先規格化;作法就像是1-2 ,只是把Pixel數值改成英寸或公分。
3-2. 圖片準備好了,接下來的事情就都交給電腦來處理吧!(電腦是用來幫忙的,可不是用來給我們作數學測驗的喔~)
把圖片都放在同一個檔案夾裡,記住:這個檔案夾裡不要有其他不需要的圖片!

排列的順序是由左至右,依照檔案名稱先數字再英文字母的順序來排列;所以如果想要按定自己想要的順序,記得要把圖片的檔案名稱改成像上圖一樣,從1開始。這樣圖片的順序就會依照固定的規則來排列。
Tip. 圖片的順序控制
3-3. 接下來就讓 Contact Sheet II(縮圖目錄) 這個功能來處理吧!

接下來從上至下,一個一個解釋每個選項的用途;首先,整個功能裡共分為3大類:Source Images (原始圖片)、Document (文件尺寸)、Thumbnails (縮圖)
Source Images (原始圖片)
- Use: 原始圖片存放方式
Files: 自訂位於不同資料夾裡的各個檔案
Folder: 指定資料夾
Open Document: 所有要用到的檔案都打開在工作區裡
其中最常用的就是 Folder,是個人用了這麼久PS覺得最好用的方式。 - Choose: 選擇圖片資料的位置
按下方框框會出現檔案選擇的畫面 - Include Subfolders: 勾選時會把選定資料夾裡所有資料夾的內容都會包含在工作中
- Group images by Folder: 依照資料夾來替圖片作分類

Document (文件尺寸):圖片排列在多大的範圍裡,例如:A4、8×10″
- Units: 尺寸單位,公分、英寸……
這次要排在8×10"的相紙裡,所以單位選擇在英寸 - Width: 紙寬
因為圖片都是横幅,所以紙寬設定成較長邊=10″ - Height: 紙長
那麼另一邊當然就是8″囉 - Resolution: DPi值,多用300
此次的圖片都夠大,所以可以定在300 - Color Profile: 色域條件,多用sRGB
- Fllatten all layers: 勾選時完成縮圖工作後會把所有圖層平面化
- Mode: 色彩模式,多用RGB
- Bit Depth: 色彩深度,多用8bit
在文件尺寸中最常變動的當屬長、寬、單位三個數字,因為每次排列的紙張不一定都是同樣的大小,而且要注意到橫、直的問題!
Thumbnails (縮圖)
- Place: 縮圖排列的方向
across first: 由左到右 (個人最常用)
down first: 由上到下 - Columns: 行;由左到右共幾行
- Rows:列;由上到下要幾列
- Rotate For Best Fit: 自動旋轉,讓縮圖可以最大化
不建議使用,圖片因為旋轉變得方向不一致,反而造成閱讀困難。 - Use Auto-Spacing: 勾選時自動控制行與列之間的距離;不勾選時可以從下面2個選項作調整
- Vertical: 垂直方向的空間,就是行與行之間的距離控制
- Horizontal: 水平方向的空間,就是列與列之間的距離控制
Use Filename as Caption (檔案名稱):勾選時會在每格縮圖下方打上自己的檔名
並且經由Font 可以選擇字形、大小等條件;一般來說要用來輸出照片的檔案,大多不會要把檔案名稱印上去吧!
都設定好了,就按下OK!就會看到電腦畫面裡開始把圖片一一打開並自動排列。
以個人的用途來看,都是用來排縮圖目錄給拍照的客人;便於在查詢光碟、圖檔時不用每張圖片都要打開來,就可以很精準的找到圖片。省時又省力~
用這樣的方式應該會比拿個計算機去計算比例、像素,方便多了!非常建議大家試試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