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光”系統不是數位時代才有的產物,而是傳統相機上就有的一種功能;因為數位相機的一切自動化,使得它被埋沒了。
記得在國中時代得到一台傳統相機,興沖沖的帶出去校外教學;玩的很盡興,但用相機的結果卻非常的不好。因為當時的相機沒有全自動這回事!
也許就是因為這件事的陰影,造成之後對於相機這個東西完全沒有興趣;但是誰又能料到竟會來到攝影公司任職這麼多年,又在不知不覺中慢慢了解到原來相機這東西並不簡單。
記得當時拍出來的照片不是太暗就是晃動,內行人一看就知道八成是測光沒測好、對焦沒對到、完全沒有防手震的觀念,沒錯!這也是自我檢討和請教老師後所得到的結論。
既然提到了”測光沒測好”這件事,就一定要來聊聊這段時間裡整理出來的學習心得。
測光系統可以細分為三大項:矩陣測光、中央重點測光、點測光
1. 矩陣測光:有的品牌稱之為權衡測光,所使用的標誌大多像是這樣

一般相機上預設的測光系統就是它,所以可以說是最常用到的測光系統;而且因為它在測量計算光線強度時的範圍最大,所以得到的亮度會是最安全、接受度最高的。
看了個人結論報告,應該還是有種“我說的很清楚但你還是很模糊”的想法吧!別緊張,下面是從老師那兒拿到的影片介紹,裡面有系列的完整介紹。
附註. 就是因為把整張照片分割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四方型來計算亮度才被稱之為矩陣測光吧!

2. 中央重點測光:顧名思義以畫面中央為重點測光位置,但它的中央範圍是可以選擇尺寸大小的。

而且每個範圍是漸層方式向外擴展,而計算方式就像漸層一樣從圓心開始向外遞減計算比重;到了最外圍的四個角落,就直接忽略不計了。
附註. 常被用在畫面中主角比較特寫而週圍色彩深淺差異較大時

3. 點測光:計算光線強度的範圍只有一個小小的點,這個點以外的範圍都不考慮在內;效果用親民的說法來解釋:就是用手機的拍照時點一下畫面裡最暗的地方,畫面瞬間變成超亮!這就是點測光的作用。

所以當遇到人的臉太暗時就可以改用這種方式來處理,應該都可以保證人臉的亮度;但畫面其他部份就要斟酌一下了喔!

以上是個人的學習報告及老師的影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