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攝影棚工作多年,每次遇到客戶要求拍有 景深 的照片時;都只是交給攝影老師去處理。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參加了一個攝影學習課程,才發現很多人對於這個 景深 效果有著很多疑問?
其實所謂的”景深”效果在攝影專有名詞裡是包含在”景深”的範疇裡,攝影師們都稱之為淺景深 (或短景深)。
但其實它只是相機鏡頭裡的一個小小特性,並沒有很大的學問在裡面。
景深的深淺,是經由光圈、焦距、距離等三個條件組合而成的。
景深本身有著不對稱的特性,所謂的不對稱性,指的是以主題為中心,前後的模糊距離不會一樣長,是有一定的比例的。

在市面上很多商品圖片也是會用這種手法來拍攝;在我的親身體驗中,攝影師們還可以讓我指定清楚的區段要落在那裡。
雖然現在了解其中原由後,不會覺得很神奇;但在當時只是菜鳥助理時,聽到可以自選那裡要清楚,卻沒看到相機在移動時,完全就是一個無法相信的表情。(雖然被笑是大驚小怪,還是得說當時的我真的被驚到了~)


- 光圈越大,景深會越短:屬於鏡頭特性的一種,光圈(孔徑)越大 = f 數值越小(f2.0) = 景深越短(模糊越明顯)。
- 焦距越長,景深會越短:屬於鏡頭特性的一種,鏡頭焦距越長 = 景深越短(模糊越明顯)。最常見的例子就是記者拍攝運動員的照片,動輒使用300、500mm的效果就是景深很短。

- 被拍主題距離相機越近,景深會越短:前後景的效果就會很明顯,而主題也因此被突顯出來。

上述的重點可以同時利用也可以單獨使用,惟一的心法是要了解自己的器材和常常使用;熟練後不光是拍人物,要拍其他東西也都是適用的。

了解之後,不如帶著塵封己久的相機,外出試試吧!相信在此之後,拍出來的照片不再是平淡無奇的全景深畫面囉~